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 > 其他 > 部门动态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2025年第8期)

时间: 2025-09-19 16:18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多方力量齐参与 共圆乡村发展梦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自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启动以来,由省委社会工作部、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组成的驻浸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民生实事拉单列表、落在实处。

       一、多措并举推进农文旅提质升级,助力乡村蝶变。一是稳步推进六甲洞村下迳小华山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按照评审标准有序推进,邀请清新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旅游协会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创新推出共享菜园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大棚搭建及试种;同步推进桑芽菜种植规模化种植,现栽种面积达200亩,项目累计投入约50万元,预期每亩年均收益2000元。配套加工厂用地已落实租赁,并将获得80万贷款扶持资金。二是持续加强桃花湖景区统筹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委托省规划院编制《桃花湖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设计方案》,以“一带、一心、一岛、多点”布局统筹推进休闲栈道、道路黑底化、历史展览馆、农产品展销厅等16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可容纳120个车位的桃花湖桃花岛景区生态停车场,安装道路爆闪灯70多盏,增设垃圾分类亭7个。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充电桩、旅游驿站、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等基础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承载力。三是开展社区运营试点工作。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团队对浸潭镇普济古桥百年(建桥145年)开展保护性开发,通过“微改造”激活闲置空间,融入本土石材工艺与历史典故元素,同步实施古桥修复与空间升级,打造“交通+文化”复合型地标,以“文化+民生”双驱动助力乡村风貌提升与文旅融合发展。

       二、科技赋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振兴。一是科技引领产业升级。通过政企联动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轮作技术,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目前,已形成以高华塘村为核心,辐射沧边村、黄田村、留良洞村等村的白菜种植产业带,带动就业190余人。二是建立“专家工作站”攻克果蔬种植和保鲜的技术难题。整合省级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专家团队资源,提供“点对点”技术指导。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有机蔬菜、脆蜜金桔、麻竹笋等专题培训3场,培训人员106人次,有效解决丝瓜、茶叶、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问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创新帮扶与互助养老新模式,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深化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合作。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团队开展深度合作,针对浸潭镇138名问题少年,建立“教授+社工”长期帮扶模式,通过“手把手”教学方式开展一线服务,为问题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服务,着力提高“双百”社工帮扶帮教未成年人服务效能,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社会服务力量。二是推进互助养老项目建设。制定《“德不孤·必有邻”浸潭镇互助互爱养老项目实施方案(草案)》,结合“6·30”活动发出《德不孤·必有邻”浸潭镇互助互爱养老基金倡议书》,项目通过整合现有老年人兴趣团体资源,成立镇级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下设互助养老专项小组,重点挖掘兴趣相投、爱好相似、性格相近的老年群体。采用“政府补助+企业资助+老人互助”多元筹资模式,鼓励老年人自主开展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助急助难等互助服务,有效弥补村级养老服务资源不足问题。

       四、链接多方资源力量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发展。积极整合广东狮子会、易方达公益基金会、粤海集团等优质社会资源紧紧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系列帮扶活动。截至目前,累计筹措帮扶资金及物资近300万元,重点投向民生急需领域,包括:捐赠太阳能路灯改善乡村照明,配备学生桌椅台灯优化学习环境,添置心脏除颤仪、教学一体化机及医疗设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驻浸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供稿)

创新“政企社村”合作模式 共绘共和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龙颈镇紧扣党建引领核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政企社村”合作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化政策引领,为村集体探寻发展“新路径”。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振兴,龙颈镇将茶产业培育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摸排调研,最终选定共和村作为茶叶种植项目核心区域。凭借科学规划与积极协调,成功实现2960亩土地流转,用于茶叶种植基地建设,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以上的土地流转管理经费收入。与此同时,龙颈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560亩茶叶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茶苗采购、有机肥供应和轨道运输系统搭建,为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整合要素资源,为村集体培育特色“好产业”。在保障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龙颈镇积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清远市尚品德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计划总投资1.25亿元,着力打造9000平方米茶叶加工园区与3500亩茶叶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1300亩茶叶种植区、3000平方米深加工园区,并逐步完善销售网络体系。积极引导龙颈镇36个行政村围绕茶业生产经营,分别组建村级茶叶专职服务队,为龙头企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提供茶叶采摘、生产加工、农机作业等全方位劳务服务,同时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民发放工资达5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的多赢局面。

       三、创新营销模式,为茶产品打通销售“快车道”。龙颈镇充分借助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依托广铁集团铁路平台,成功打通本地农产品“驻国铁商城、上高铁火车、进客运车站、入职工食堂”四大销售渠道。广铁集团每年定点采购100万元茶叶,其中10万元直接转化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龙颈镇积极顺应市场趋势,灵活运用各类茶叶展销会和电商平台,不断拓展销售网络,有效解决了茶叶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平均每年茶叶销售量达20余万斤,产品不仅走出县域,更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

       四、推动融合发展,为村集体擘画美好“新蓝图”。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附加值,龙颈镇坚持多元化发展思路,同步推进工业配套建设。建设茶叶深加工厂房及完善室外供电、道路等附属基础设施,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体系,推动茶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茶叶种植基地搭建大数据平台,运用智能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等关键信息,实现茶叶种植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障茶叶品质。此外,龙颈镇积极引入广东铁青国际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深度挖掘茶园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产业。通过开展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特色活动,推动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开辟了新路径。(龙颈镇人民政府供稿)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